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专业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发布者:朱园园发布时间:2022-10-20浏览次数:2203

       为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专业课程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和要求,特提出专业课程建设的标准如下:

       一、课程负责人。专业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课程负责人领衔课程建设。课程负责人原则上应取得博士学位或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含副高)。

       二、课程教学团队。专业课程的建设实行课程团队制度,课程负责人积极带领课程团队开展各项改革创新;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效果好;课程建设思路清晰、措施到位;实现一课多人,每门专业核心课程至少要配备3名具备主讲该课程资格和能力的教师。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课程教师老、中、青结构合理且平均年龄不超过50岁,有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

       三、教学内容。细化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明确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及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培养目标达成度。明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课程理论内容能及时引入学科最新发展成果;课程实践内容能有效结合专业应用的实际情况。

       四、实践教学。注重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依托教师科研课题、学科竞赛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完善课程实验和实习教学平台,积极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切实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开展实验教学的师资及实习基地的专家队伍。

       五、教材选用与编写。专业核心课程原则上应选用新编的国家级优秀、规划教材或近三年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鼓励教师编写符合教学要求、反映教学改革成果、具有专业特色的高水平教材;建立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系列。

       六、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包括课程介绍主讲教师队伍、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教学课件、习题、实验指导、参考书目、考核方法及试题库或试卷库等方面的建设;依据精品课程建设模式进行网上资源建设,教学资源丰富,能有效共享。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积极开展启发式、案例式、项目式、研讨式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鼓励任课教师利用各种网络学习平台和学习软件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八、考核评价。积极进行考试制度改革,鼓励教师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式。

       九、教学效果评价。建立有效的课程评价反馈体系,定期通过学院教学督导听课、学生评教、学生座谈会、课程教学研讨会等方式,持续改进课程教学,促使课程教学质量 不断提高。

      十、教学管理。具有完整、规范的课程教学档案和教学过程材料;定期开展教学研究及观摩教学等教研活动,并有详细记录与反馈资料。

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

                                                                       2016年10月